BAT 的小程序大战,谁更像赢家?
或许未来微信能够有办法平衡这种「头重脚轻」的线上线下失调,再利用最对优势的线上生态拉动线下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微信小程序的优势就可以继续保持,甚至扩大。但在此之前,线上太强而线下太弱始终会是微信的一块心病,也是其他竞品的机会所在。 支付宝小程序——难以火爆的计划经济 从去年 9 月开始公测的支付宝小程序算是紧跟微信的步伐了,和微信小程万众创新不同,支付宝小程序是更加偏向 2B 服务的思路,着眼于企业级的合作接入。目前为止,支付宝小程序平台的小程序数量超过 2 万,日活 1.2 亿,用户数 3 亿,虽然数据量级远比不上微信,但支付宝小程序却可能是目前微信小程序最有力的挑战者。 腾讯和阿里底层基因决定着两家公司所有业务线的战略思维和产品逻辑,这一点依旧在小程序的战场上延续着。和微信相对开放的小程序生态平台不同,支付宝在小程序生态上的战略目标更明确也存在更多支付宝的主观干预。 如果说微信小程序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市场经济,通过潜在的用户和流量吸引开发者前来自由发挥的话;那么支付宝的小程序则更像是带着明显官方意图的半中心化的计划经济。 或许是因为有微信在前趟路的原因,也可能是对自身优势的充分理解,总之支付宝并没有太多绕路试错的尝试,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正式将自家小程序的战略瞄准到「商业」和「生活服务」两个类别,没有在工具、游戏、内容等其他领域浪费时间去尝试。 ![]() 从这一点看,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相比微信小程序跑偏线上,如今的支付宝小程的战略反而更接近当初张小龙的那个链接线上线下的初衷设想。 其实支付宝小程序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它的使用场景非常清晰,类似且水电煤气缴费、信用卡还款等生活服务,用户大多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才会打开支付宝,这让支付宝小程序在冷启动时容易了很多;其次由于支付宝长期以来在金融、转账等交易相关的业务上建立了「安全」的品牌印象,加上芝麻信用等制度,这让很多涉及买卖、租赁等商业活动的小程序有了一个天然的信任背书,用户更容易接受。可能正是考虑到上述的这些,支付宝才最终选择了商业和生活服务两个聚焦点。 但和优势一样,支付宝小程序的困境也同样明显,就是难以火爆。首先是本身 App 差异所造成的,在此之外,两家对于小程序在战略上的不同进一步增大了这种差距。 因为支付宝更加 2B 的思路、半中心化的模式,以及目前定下的「商业」和「生活服务」两条赛道,意味着没有游戏、社交和内容,这也就注定了支付宝小程序几乎不可能出现现象级的爆款。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只能依靠自然增长,或官方引流。这无疑会消减一部分中小创业者入驻的意愿,应用生态和开发环境在繁荣程度上和成长速率上都会被微信越甩越远。 在这种情况下,支付宝小程序可能会变得很被动,必须面对更多其他的小程序领域和服务场景被对手侵占。 其实支付宝如今选择「商业」和「生活服务」作为聚焦点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支付宝本身特性,更因为蚂蚁金服和阿里所具有的线下渠道、商业路径、金融服务的先天优势。先发挥自身长处将一个服务做好做透,这比满天布局要更理性。 在未来支付宝小程序必然会进入更多领域和赛道,是否能运营好目前的两条赛道,从而有能力在未来拓宽业务,这是支付宝目前的首要目标。 百度小程序——后知后觉,思路有待清晰 百度是 BAT 三家中最晚开始在小程序布局的,在今年 7 月 4 日才刚刚上线,也算是三家中最特别的。 (编辑:萍乡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